全国咨询热线:0731-55685011

茶叶文化

ABOUT US

韶山人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文化 > 韶山人文

韶 乐

责任编辑:    时间:2014-07-13    浏览次数:3045

一、韶乐渊源

《尚书·大禹说》记载:“帝(舜)曰,‘他时有苗弗率,汝机征。’禹乃会群后,……三句,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屈,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至诚感神,矢引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其意为:在舜为氏族长时,对苗人进行了三十天的战争,没有得到结果,后来收兵回到自己的氏族中间,用盾牌和羽毛(干羽)作为道具,进行了七十天舞蹈,就慑服了苗人。明朝嘉靖刊《陈志抄》曰:“韶山,在县治西八十里,世传大舜南巡,道径此山作乐。”光绪刊《湘潭县志》载:“韶山因虞舜南巡而得名。”又据清同治刊《湘乡县志》载:“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这首神奇地使“凤为之下”的《韶乐》仙曲,在当时以其至善至美的魅力,化解了一场血战。舜帝是中华民族五帝之一,是孝德的化身,一生“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他的南巡,为的是征服南方三苗,将中原文化传入苗地。相传,当时因四岳推举,尧命舜摄政。当时韶山位于荆州南部边远地区,界于汉、苗交界之,为苗所辖。舜帝南巡为征服三苗,将中原文化传入苗地,时下舜跨黄河,乘木舟竹筏,率众顺江水入长江,泛洞庭,溯湘水,至湘中,弃舟登岸,徒步西行七八十里,见一派峻岭崇山,登至最高峰,忽听鼓角齐鸣,手执弓矛的苗民将其团团围住达三天三夜之久,呐喊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形势危殆,舜帝没有动武,他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气魄震撼当地土著,清风徐徐,舜帝率众在所立山头三天三夜中奏起美仑美奂的“韶乐”,一时间,凤凰来仪,百鸟和鸣。弯弓搭箭,虎视眈眈的苗民在和美的乐声中一个个丢弓弃矛,伴着节奏跳起舞来,舜帝也加入到乐舞之中,一场预期的恶战化为花园锦簇的盛大舞会。

《韶乐》是一部歌颂、宣传舜帝九功之仁德,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尽善尽美的乐舞。从夏朝韶乐至清代,中和韶乐失传,《韶乐》经历了4000多年的延绵史,韶乐神秘,韶乐奇妙,是“华夏第一乐章”。

二、毛泽东文化与舜文化

韶山因舜帝在此奏《韶乐》而得名,韶山因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和军事军,同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舜帝是中华民族史祖五帝之一。《汉书·古令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是虞乐”。舜是孝德的化身,一生“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仰称颂。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闻舜已死,赶至洞庭湖君山,便南望痛哭,随后投湖殉节,化为湘祀女神。湖南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区域,其主要路线是围绕湘江流域进行的,并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韶山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地区,韶山因舜在此奏《韶乐》化解一场恶战而得名。韶山八景中有韶峰、凤仪亭、胭脂古井三处与舜帝南安的故事有关。舜帝的“德为先、重教化”的舜文化,辅育了韶山诞生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韶山更是扬名天下。毛泽东文化与舜文化是个相关联的两个文化理念,是两个中国历史上最相关联、最重要的文化理念。

三、《韶乐》研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进行挖掘舜文化,挖掘韶山的历史文化,恢复中华民族古文化艺术,实现“以德治国”,发展旅游文化艺术事业的研究开发工作。2002年春,中国“韶山文化开发中心”成立,拟定具体计划,研究、创作、开发古韶乐,以此作为对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湘潭市《韶乐》研究学者熊赳赳、夏毅辉等,从浩繁的古藉中找到了大量有关韶乐的论述,根据史料的记载撰写出了论述韶乐起源、历史、韶乐特点、结构特色分析及韶乐舞蹈编排等内容的《韶乐研究大纲》,为恢复和开发韶乐提供了确凿的理论及创作依据。韶乐乐章的研究开发,由湖南省著名作曲家刘振球和舞蹈家刘永尧及古乐研究专家熊赳赳等,从现存的浏阳古乐中找到了清代已失传的中和韶乐的曲词,而清代中和韶乐又是传于明、宋之前的《韶乐》,专家们也从宋代《琴》谱中找到了《韶乐》曲谱的记载,同时在以韶山冲为代表的山歌中找到了隐含韶乐原形的许多素材。今日之《韶乐》即在浏阳古乐、宋代《琴》谱等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创造性地力求再现四千年前《韶乐》的真实面貌。

四、韶乐开发建设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园东北的铭园十二生肖动植物造型园北开发建设一座东西120米,南北约60米,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韶乐演奏、演出、展览为一体的韶乐宫。东面为主入口,几株古松与古朴粗犷的景门共同营造一些山野情趣。往前行绳木栈桥横跨一池碧水迎接来客。越轿信步,娥皇女英、图腾彩陶等环境小品间置于绿阴草坪之中,延绵叙说先人的故事,引发游人对韶乐的遐想。拾级而上,圣君塑像和极具古风特色的演出厅。厅内设突出式舞台而促进台上台下、演员观众间情绪互动交流。观众厅布置在正厅和侧厅,并设有少量贵宾包房。观众厅内可容纳5~600人。演出厅内还附设有三间展览厅,其面积1500多平方米,分别展出古乐器、邵华将军艺术摄影、全国摄影家协会的“领袖风采”摄影、毛泽东像章等。为开发《韶乐》,组建培训了一个84名演奏人员的韶乐演奏艺术团。

五、韶乐内容

《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

乐舞:韶乐所使用的乐器是严格按文史考证作为远古至明、清宫廷雅乐《韶乐》所使用的乐器制作演奏的。使用的乐器有甬钟、四虎缚钟、歌纽钟、歌缚钟,编馨铜鼓、木鼓、陶鼓、建鼓、悬鼓、鼗鼓、雷鼓、路鼓、灵鼓、古琴、古筝、古瑟、萧、笛、排箫、 、埙、 、笙、枳、 、缶(4种)、石、相、铃、土号、角共36种200余件。舞蹈有文舞——长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

诗、曲:《韶乐》的研究开发人员从浏阳古乐中开创出现代《韶乐》曲目。

第一曲:韶韵。序曲音乐是古乐器埙、筝、钟、磬等构成的肃穆、典雅、神秘,能把人们带入一种神秘莫测的时空隧道之中,尽情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

第二曲:祭祀、狩猎。反映大舜南巡之前,韶山作为一个苗、汉聚居之地,战乱频繁,生活动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寄托于神灵。土号声四起,伴随着慢速的规律性的节奏鼓点,苗蛮们手捧火盆,左手执祭铃,口中念念有词的巫师带领下开始了祭拜先祖的庄严仪式。突然,远方传来一声粗野的呼唤“嗬、嗬”,接着,一阵急速鼓声拼命击打,一场部落之间的战争开始了。祭礼的山民应声而起,在强烈鼓点的伴奏下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血腥的野蛮的战争舞蹈。战斗渐渐推向高潮,山民们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纷纷倒下,定格在最为惨烈的场面上。

第三曲:有凤来仪。反映舜帝南巡,征服南方三苗。途径韶山,看到这里风光绮丽,山青水秀,觉心旷神怡。于是命侍从在此安营扎寨,演奏起和成韶乐,优美动听的音乐引来了凤凰,霎时百鸟和鸣,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后来在与苗民交战时,舜帝用过人胆识和撼人气魄,以空灵婉转的韶乐征服了苗蛮,化干戈为玉帛。当舞台上死一般沉寂时,一束追光照亮了舞台一角,一位云中仙女吹着排箫,清新动人。清脆的钟、磬奏响了,随着音乐的韵律,沉睡的山民苏醒了,伴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血雨腥风的战场变成了歌舞升平,民族团结的摇篮,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第四曲:南风歌。反映人们生产劳动的情景。相传南风歌由舜帝作词:“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赋吾民之财兮。”意思是:南方吹来清凉的风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气啊;南方吹来及时的风啊,可以增长人民的财富啊。歌词中可以看出舜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第五曲:关睢。本曲描写的是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它也是《韶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素材源于最古老诗歌——《诗经》中的《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曲:湘夫人。本曲描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了他最喜欢的舜帝,自此三人如影相随,恩爱有加。舜帝十分关心国家,经常外出巡视。当他到南方巡查时,不幸驾崩于苍梧,葬在九嶷山。二妃闻讯后,在湘江边哭得死去活来,她们把眼泪不时地挥洒在竹子上,竹子全身便挂上了斑斑点点的眼泪,变成了南方的斑竹,最后,她们跳入江中为舜殉情,化为湘祀女神。

第七曲:云水。本曲原是一首古琴曲,相传南宋末年著名诗人郭楚望,出于对当时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立于潇湘水畔,北望九嶷,洞庭被云雾所遮有感而发。现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旨在让大家更多的领略洞庭、潇湘之美丽,去感受水光云影、烟雾缭绕之神奇。

第八曲:缶韵。古代素有“击缶而歌”之说。此曲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娱自乐,与世无争,有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状况。此曲歌出自古代诗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我劳我息,自饮自食,尔等尧者与我何及,帝力与我何有哉?”


第九曲:卿之歌。它是明清两代重要的宫廷雅乐。它是离现存最近的韶乐。它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有一首歌词出身古代诗歌:“卿云烂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韶山乡桥头组 电话:0731-55685011/55685089 手机:130-27327059 E-mail:281299277@qq.com

Copyright © 1997-2014 韶山毛公茶厂 All rights reserved. ed. 技术支持:纳奇网络